今年第三季度以来,从席卷中国20省份的“拉闸限电”到全球能源供需市场震荡,在全球退煤大潮下,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显得尤为重要。如何安全稳步地推进低碳转型不仅是全球各国面临的巨大挑战,也是眼下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(COP26)中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。
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是推动世界实现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.5摄氏度以内的根本。11月10日,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发布《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》,提出两国计划在电力系统方面开展支持有效整合可再生能源的政策、提升跨区域输电政策和推动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方面的政策。
能源消费是中国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,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%左右,而电力行业排放约占能源行业排放的41%。电力行业不仅是实现减排任务的主战场,也是中国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抓手。
“十四五”是中国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、落实碳中和目标相关工作的关键期和攻坚期,严格控制煤电装机规模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和2035远景目标的重要机遇,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加速能源、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低碳转型。
加速中国电力行业退煤脱碳进程,不仅符合中国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政策方向,也是践行“严控煤电项目”承诺的重要依据。实现电力行业的深度脱碳不仅需要着手解决电力结构性深层次矛盾,提供可行的转型路径和行动方案,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,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,协调调动各类灵活性资源,统筹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。
为积极推进“双碳”目标在中国能源电力领域的落实,绿色和平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合作的“国内低碳发展政策研究”项目将于11月24联合举办线下研讨会《新型电力系统底层逻辑思考——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低碳保供》,旨在从低碳保供的角度,思考当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困境,并从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发展出发,探讨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稳定、健康发展的解决方案。
新型电力系统底层逻辑思考
——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低碳保供
2021.11.24
北京康莱德酒店
数量有限,请于11月21日前填表申请。
申请结果将以组委会的二次短信通知为准,敬请留意。
活动议程(持续更新中,已报名页为准)
来源:中国能源网
上个周末,我参加了某培训机构举办的一次职场沙龙活动。当时主持人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话题:在非洲开卡车,五倍工资你愿意去吗?
针对这个话题,现场的许多学员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,有人说毫不犹豫地去非洲赚钱,还有人则表示多一倍都不愿意去。
对此,我也想与各位朋友分享下自己的一些看法,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。
一、本质上是思维模式的问题
这个话题看似很有意思,但答案也不是标准化。但是我觉得比起答案,也许更考验我们的思维模式。
去非洲赚钱,五倍的工资去不去?
这里面很关键的一个要素是“五倍工资”。假如有人的工资基数只有3000一个月,五倍的工资也就是15000元,而要拿到这样的薪水,实际上未必就需要到非洲去打工,国内一线城市也许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。
你可以看到,工资不是绝对的数据,而是相对值。换句话说,如果绝对数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,那么你开出五倍工资也未必吸引这一部分人。
上述的逻辑就是一种思维模式。
再举个例子来说,假如去非洲赚这五倍的工资,它只是一种短期行为,干个一年半载你就不得不回国来,这样的项目恐怕也没有许多人愿意出国去干。
可是若五倍工资属于长期的行为,则就不得不认真考虑下这条出路。
二、考虑人身风险的问题
非洲开卡车、赚五倍工资,这里另一个关键词是“非洲”。
说起非洲,各位会想到什么?
对我来说,首先是非洲地区疫情还非常严重,如果为了赚更多的收入冒险出国,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为,非常不值得。
其次,非洲地区许多国家都处于动乱的状态,各种武装冲突和种族纠纷都非常严重。当年我的一个初中同学,学习法语专业的被公司派驻到非洲工作,回来后他就告诉我差点在非洲遭遇不测。
最后,到了非洲工作也意味着远离自己的亲人、爱人,可能对家庭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,这也是不容忽略的一个风险要素。
三、考虑个人长远的职业规划
到非洲去开卡车和到非洲去创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。
开卡车相对而言是比较没有技术含量的一种工作,一个人到非洲开卡车,即使获得了比较丰厚的物质回报,但是却没有得到职业发展方面的成长或提升,那么对自己而言也可能是一种损失。
我们经常说,每个人的职业黄金期可能就那么十年二十年,如果在自己职业黄金期的时候荒废了自己最宝贵的时间,那么未来想要重头再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意识到长远的职业规划以后,我相信对于去非洲赚钱这件事就会建立一种新的认识。
写在最后
无论怎么样,站在我个人的角度,是万万不会选择为了五倍工资而去非洲开卡车。
那么各位朋友,您是如何考虑的呢?#职场达人说#
来源:丁路遥知事